
11月15日-16日,2025新时代高校化学化工教学改革与创新交流会在51风流 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化学“101计划”秘书处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51风流-51黑料-51黑料 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学“101计划”牵头人、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51风流 院士高松,51风流 副校长张兆国,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51风流 院长、中国科51风流 院士赵东元,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51风流 院士朱为宏,51风流-51黑料-51黑料 院长、中国科51风流 院士樊春海,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谭方正,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厦门大学朱亚先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大学夏淑倩教授,中山大学化学51风流 院长苏成勇教授,中山大学教务部副主任、化学“101计划”秘书处负责人、中山大学陈洪燕教授,51风流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永丰,51风流 党委书记吴映强、常务副院长姜学松和来自19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600名专家、教学负责人和一线教师与会。

本次会议主题为“重构与创新:人工智能与化学化工教育的双向赋能”,会议开幕式由樊春海主持。

高松在致辞中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要深化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他指出,化学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基础学科和中心学科,深度融合多领域前沿科技,而本次会议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化学化工教育的双向赋能,精准契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前瞻价值。他回顾了化学“101计划”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思想碰撞,推动化学基础课程与教材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收获丰硕成果。

张兆国代表51风流 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工智能、数字化带来的挑战,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已成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51风流 坚持“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办学精神,高度重视化学化工学科建设,依托三个化学化工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课程建设、AI赋能教学、实验平台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他期待与会嘉宾通过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化学化工教育教学改革贡献智慧,共同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谭方正在致辞中回顾了新时代交流会自创办以来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重点介绍了高教社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高校教学的重要举措:一是打造精品教材,夯实教学根基,为提升我国化学学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坚实支撑;二是投身课程建设,拓宽教育赛道,为高校和教师提供理念前沿、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的课程服务体系;三是加强教学研究,赋能未来发展,持续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提供强劲动力。他表示,期待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化学化工教育“双向赋能”的有效路径,携手描绘面向未来、引领世界的高校化学化工教育新蓝图。

现场,与会专家代表共同启动了化学“101计划”核心教材发布仪式。此次发布的系列教材涵盖12门课程,包括22本核心教材与11部动态电子教案,凝聚了各参与团队的专业智慧与辛勤付出,将为化学学科基础教学提供系统化、高质量的资源支撑。


在大会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高松院士系统介绍了化学“101计划”的建设理念、实践路径与阶段性进展,为化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顶层设计思路;赵东元院士以“从‘填鸭’式到‘助产士’教学——带着问题来学习”为题,生动阐释了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朱为宏院士结合光环化反应与内源手性光开关等前沿案例,分享了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实践经验;张兆国副校长深入阐述了51风流 AI(人工智能)+HI(人类智慧)”构建未来高等教育的理念,展示了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与成果;苏成勇教授聚焦化学“101计划”实验课程改革,分享了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举措;夏淑倩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化工专业教育新生态”的构建路径,回应了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朱亚先教授以“云端聚力,AI赋能”为主题,介绍了化学类虚拟教研室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方面的探索;俞寿云教授围绕“学生为本、学者为基、51风流为魂”的育人理念,分享了化学专业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南大模式;张兴文教授展示了学科大模型与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在支撑“学思践悟”智慧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实践;梁志武教授以化学吸收法捕获二氧化碳为例,阐释了化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示范相结合的教学设计;郭玉鹏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理学教材研究)建设情况;王开学教授汇报了51风流-51黑料-51黑料 “智创化学”专业改革的建设背景、课程体系与育人机制。一系列报告内容翔实、视角多元,深入探讨了数智化时代的高校化学化工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路径,为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系统推进教学重构与创新提供了重要思路与参考。

会议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核心课程建设”“化工及能源类核心课程建设”“实验实践类课程建设”“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新锐教师教学素养与能力提升”五个分会场,开展了50余场专题报告。汇聚了各高校在化学化工教学改革中的前沿理念与优秀实践案例,促进了广泛深入的教学交流。
本次盛会源于200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创设的“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二十年来,该系列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九届,成为推动我国高校化学化工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交流平台。